【手機攝影心法】藍諾導演親自教你,馬上拍出質感照
Nov 01, 2025Yo~我是藍諾,一個導演、也是個有 20 萬訂閱的創作者。以前的年代,手機攝影可能只能拿來補足一些鏡頭沒捕捉到的片段素材,但現在不一樣了。現在的專業影片,即便手機的硬體設備還是比不上專業的相機,很多都可以直接使用手機攝影完成。今天這篇文章,我會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,教你怎麼用手機拍出電影感的照片與影片。
一、手機攝影的三大心法
我的攝影課程相關的影片雖然還是用專業的相機與設備來製作的,不過我的Vlog很多片段都是使用手機攝影。還記得第一次完全嘗試用手機拍片的時候是在紐西蘭旅行的時候,那時候只有一支 iPhone 和一顆行動電源,想說就隨手紀錄一下,坦白說沒有剪得很細緻,主要就是呈現我自己就上片了,沒有想太多,想不到觀眾們的反饋真的很不錯。
手機的最大優勢,就是它夠輕、夠快、夠貼近真實。它讓你可以在靈感出現的當下馬上拍,不需要準備龐大器材,也不會嚇跑自然的光線與表情。既然我可以用手機拍攝,我相信你也可以!如果你想開始使用手機攝影,先記住這三個關鍵概念。
- 觀察力比設備重要:學會看光線、看構圖、看人物的神情,你的照片就會變得生動有趣。
- 手機的拍攝技巧其實很簡單:因為就那幾顆鍵,你拍出的影片更能專注在內容、節奏、故事。
- 不要只拍畫面,要拍出情緒:一張照片或一段影片,真正能打動人的不是畫質,而是那個瞬間產生情緒的共鳴感。
二、手機拍照教學:構圖、光線、穩定,就是你的三大武器

1. 構圖讓照片有節奏
別再只是把人放中間拍,試著用「三分法」去構圖。
把畫面分成九宮格,把主體放在交叉點或邊線上。
例如拍人像時,讓人物靠一邊,留一點空白空間給視線方向;
拍風景時,用地平線切在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,畫面會穩而有層次。
這樣的小變化,就能讓你的照片立刻看起來像雜誌封面。
三分法構圖,又稱「井字構圖法」,是攝影、繪畫和設計中最基本且穩妥的構圖手法。 它將畫面用兩條水平線和兩條垂直線分割成九個等份,形成一個「井」字網格。
2. 光線決定氣氛
光,是手機攝影最容易忽略、卻最有魔力的元素。
拍攝人像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「側光」,一半臉亮、一半臉暗。
這樣的光線有立體感,也能營造戲劇氛圍。
如果你在戶外,早晨 7 點和傍晚 5 點的光線最好拍攝,是拍照人物最好的「黃金時間」。
在室內,就讓主體靠近窗邊拍,用自然光產生陰影,那種自然光打在臉上的感覺,完全不用濾鏡。
3. 穩定讓畫面靜止
手機雖然方便,但也容易晃動。拍照時,記得讓雙手貼近身體,或用牆面、桌角支撐。
拍夜景時或是人很多的時候,可以多多利用定時拍照,這樣按下去才有時間讓把手機固定好畫面。
三、手機拍攝三大技巧技巧,讓你的影片看起來像導演拍的
我身為導演,常告訴我的課程學員:「手機拍影片,你要先想像自己在拍一部電影。」
你不只是記錄生活,而是在企劃「畫面節奏、情緒變化與觀眾的視線」,你要想像自己就是再看這部電影的人,哪個環節需要甚麼,你就會非常清楚。
技巧一:設計你的「畫面節奏」
影片節奏不是剪出來的,而是拍出來的。
試著用不同鏡頭組合來創造節奏:
- 開場用遠景(環境氛圍)
- 中景帶人物(行動)
- 近景抓表情(情緒)
這三種鏡頭交替出現,畫面就會自然有韻律。
技巧二:讓鏡頭「跟著情緒」動
手機拍攝最棒的是靈活性。
當人物笑、轉身、跑動時,鏡頭跟著他動,不用追求完美構圖。
鏡頭有時晃一點、呼吸感強一點,反而讓人覺得真實、自然。
其實這就是基本的運鏡啦~總而言之只要跟著動就好,不用跟得很死板。
技巧三:聲音比畫面更能打動人
很多人拍影片只顧畫面,其實聲音才是氛圍的靈魂。
街頭聲、風吹聲、腳步聲、甚至到閱讀空氣,都會讓影片更真實。
我在拍旅遊影片時,手機內建麥克風會貼近收音一點,那種環境的呼吸聲會讓觀眾有臨場感。
四、手機攝影心法:故事才是靈魂
你要學的不是「怎麼拍」,而是「為什麼而拍」。
當你用手機記錄時,試著思考:「這一刻為什麼要記錄,要給看的人什麼價值?」
可能是一杯咖啡、一段對話、一個不經意的笑容,這些都是說好一篇故事的元素。
再昂貴設備沒有內容也不會把影片拍好只要你願意觀察、願意感受,你拍出來的東西就會有「你自己的味道」。
其實要拍出故事感,還有好多好多細節,單純用文字很難說完。
如果你的目標是想要拍出電影級別的故事內容,你可以來看看我這堂課程
五、手機攝影想更進階?推薦藍諾「手機攝影大師班」
很多人上完我的課都說:「我從沒想過手機可以拍成這樣!」我開設的「手機攝影大師班」就是要讓你體驗這種成就感的。這堂課完全不教你理論,而是教你實際拍出屬於你的作品。
你會學到:
- 如何用一支手機完成構圖、光線、拍攝與剪輯的全流程。
- 五種常見拍攝形式:生活紀錄、旅遊影片、人像攝影、商品開箱與小短片。
- 實地拍攝練習,讓你在真實場景中學會觀察與應變。
課程非常好上手,無論你是剛接觸攝影的新手,或是想提升拍片品質的創作者,只要跟著我的腳步,手機就能變成你的「專業攝影機」。
只要2000多元就可以學會導演手機拍攝的技能👉早鳥限時優惠中

六、手機攝影常見的五大問題
Q1:拍「人」的時候,怎樣才能讓臉看起來自然又好看?
建議讓主角靠近窗邊或側光處拍,光打在臉的45度角,五官會更立體。另外,稍微高於眼睛一點的拍攝角度最自然,能避免臉型變形,也讓眼神更有神。想再進一步的話,試著讓人物動起來(轉頭、走動、笑),自然表情遠比擺姿勢更動人。
Q2:拍「人像+背景」時,怎麼讓背景有層次又不搶戲?
手機沒有專業相機那麼強的「背景模糊」,但你可以透過「距離」來創造景深。讓人離背景稍遠一點(約兩公尺以上),然後用人像模式或主體對焦,背景自然會模糊。另外,背景顏色盡量簡單,例如天空、牆面、森林,都能讓人物更突出。小技巧:使用三分法構圖時留出人物前方一點空間(視線方向留白),畫面會更平衡也更舒服。
Q3:拍「物品」的時候,怎麼讓東西有質感,不像商品照?
可以試著用自然光(窗邊光)往側面打,物品的陰影會變得柔和、有立體感。拍攝時不要站在物品正上方,稍微斜角(約45度)拍最有深度。再加上簡單的背景:木桌、布料、白紙都行,讓焦點留在主角上。如果是食物,記得加點「生活感元素」像叉子、咖啡杯、手入鏡,都能讓畫面更有故事。
Q4:在不同「場景」拍攝時,怎麼讓顏色不那麼雜?
拍前先觀察環境主光源,盡量讓畫面只存在一種色溫的光。如果真的混光,可用手機內建的白平衡調整(或後製微調)修正顏色偏差。例如在咖啡廳拍人,可以用暖色光襯托溫度感;在街頭拍旅遊照,就用藍天、綠樹等自然色去中和雜亂背景。
Q5:夜晚或昏暗的「場景」怎麼拍才不模糊?
手機拍夜景最怕的就是手抖與過曝。建議開啟「夜間模式」或「長曝光模式」,讓手機自動幫你收光。 拍的時候務必穩定手機,可靠在牆上、欄杆上,或用小腳架。如果想拍人像夜景,讓人物靠近光源(像路燈或招牌),用光線照出臉部輪廓,就能拍出乾淨又有氛圍的照片。
Don't miss a beat!
New moves, motivation, and classe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.
We hate SPAM. We will never sell your information, for any reas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