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單眼攝影技巧全指南,想要完美紀錄極光就靠這一篇
Nov 25, 2025
Yo~大家好,我是藍諾!你剛剛入手一台單眼相機,準備開始大拍特拍了嗎?對剛接觸單眼相機的人來說,第一次打開相機選單、看到一堆陌生的英文與數字(光圈、快門、ISO、白平衡、對焦模式…),很正常會有一種「這也太複雜了吧」的挫折感,明明只是想拍出好看的照片,卻被各種參數搞得不知從何開始下手。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單眼攝影技巧的全指南,看完你也可以成為單眼大師!
相機的Photograph是什麼意思?
簡單囉唆一下,先不看單眼那些按鍵、一大堆按鈕,Photograph這個詞其實就是用光寫故事。「Photograph」這個字,可以拆成兩部分。
- Photo = 光
- Graph = 書寫
也就是說,每一張照片,都是你用光「寫」下來的一個畫面、一個情緒。當你慢慢理解「如何控制光」,光要進來多少、停留多久、呈現什 麼顏色,你就會知道,單眼要拍得好就不再只是抓好的角度、好的位置,而是要學會運用光來把照片的有質感。
單眼攝影技巧一:光圈調整
光圈就像鏡頭的眼睛,光圈的開口大小會影響兩件事。
- 進光量多寡
- 景深深淺(背景模糊程度)
光圈越大(f/1.8、f/2.8)→ 進光量多、背景模糊
光圈越小(f/8、f/16)→ 進光量少、前後清晰
【光圈調整應用場景1:人物拍攝】
情境設定:你想要在咖啡廳幫朋友拍一張「網美照」。背景通常是咖啡廳的木桌、牆面、掛飾,但如果全部都太清楚,畫面會變得很雜亂、沒有重點。這時你只需要把單眼相機的光圈調到 f/1.8 ~ f/2.8,然後把重點放在這三點上面,你就會拍出一張你覺的很棒的照片了,這也是 IG 上最常見、最好看的人像效果攝影。
- 朋友的臉部非常清晰
- 後方的咖啡廳背景變成柔柔的模糊散景
- 主體跳出來、照片更有質感
【光圈調整應用場景2:風景拍攝】
情境設定:你在阿里山看日出,想把整片山景拍的綠意盎然,但又要很清楚。如果用高倍率的光圈,前景清楚但後面山、雲層會模糊;要讓整個畫面「從腳下的石頭到遠方山脈」通通清楚的話,只要把光圈調小到f/8~f/16即可。
- 前景、中景、遠景全部清晰
- 山線輪廓更立體
- 天空的雲層層次更乾淨
單眼攝影技巧二:快門的速度
快門速度決定的是光線進入感光元件的時間長度。
- 快門越快(1/500s)→ 畫面越暗、動作被凍結
- 快門越慢(1s~30s)→ 畫面越亮、有拖影或軌跡效果
【快門應用場景 1:拍攝動態主體】
情境設定:你在公園幫朋友拍他在跑步,或是拍你的寵物突然衝過來。如果快門太慢,跑步的人或寵物的影像這時候就會糊掉。你可以把快門調整成1/250s~1/500s 以上。
- 跑步的人被清楚「凍結」
- 寵物奔跑時的毛髮細節也能被鎖住
【快門應用場景 2:夜景、星軌、光軌】
情境設定:你站在信義區天橋上,想拍出車燈從馬路上畫過的「光軌」。如果用一般快門,車子只會變成白色方塊;要拍出流動的光線,你可以使用2–30秒的長曝光效果。
- 車燈變成一條條流動的光線
- 背景建築清楚明亮
- 氣氛更電影感、更有速度感
單眼攝影技巧二:ISO光線敏感度
ISO 代表相機對光線的敏感度。雜訊會讓畫面出現顆粒,尤其在黑暗的夜拍最明顯。
- ISO 低(100–400)→ 畫面乾淨、亮度低
- ISO 高(1600–6400)→ 畫面亮,但雜訊增加
單眼攝影技巧三:白平衡調整色調
白平衡決定整張照片偏暖(橘)還是偏冷(藍)。
- Kelvin 數值低(3000K)→ 冷色調
- Kelvin 數值高(6000K)→ 暖色調
如果你在咖啡廳拍人或美食,現場是黃燈的話,拍起來容易整張泛黃。這時可以把白平衡調低到3500K左右,壓掉過度的橘黃色,畫面會變得更自然、顏色更準確。如果你在戶外大太陽底下拍照,日光本身色溫接近5500K~6000K。你可以把白平衡設定在5000K~6000K,就能得到乾淨、自然、接近肉眼的色彩。
單眼相機的曝光模式:M / S / A / P 是什麼?

M模式是所有設定都由你自己掌控的模式。光圈、快門、ISO需要逐一調整,因此能完全決定畫面的亮度、動感與氛圍。拍攝極光、星空、夜景等需要精準曝光的場景,一定要使用M模式,因為相機無法正確判斷這類極暗環境。
S模式讓你專注於設定快門速度,而光圈則交給相機自動調整。只要決定動作要凍結還是留下軌跡,例如奔跑的寵物或快速移動的車輛,S模式就能讓你輕鬆捕捉動態主體。
A模式則是依照你想要的景深效果來選擇光圈大小,其餘快門由相機自動判斷。想拍背景模糊的人像開大光圈,想拍清晰透亮的風景縮小光圈。這是旅行與日常拍照最實用的模式。
P模式由相機自動選擇光圈與快門的組合,但你仍能調整ISO、白平衡和EV亮度補償。非常適合在行走中、活動中或需要快速拍照的場景使用,能確保曝光穩定又不必花太多時間設定。
|
模式 |
功能 |
適合場合 |
|
M(手動) |
光圈+快門都自己調 |
拍極光、夜景、星軌、專業使用 |
|
S(快門先決) |
你選快門,相機選光圈 |
拍動態主體 |
|
A(光圈先決) |
你選光圈,相機選快門 |
拍人像、散景 |
|
P(程式) |
半自動曝光 |
旅行隨拍、懶人模式 |
我知道,曝光模式調整的東西有點多,如果完全不想思考,可以直接使用Auto(全自動),或是來上我這門終身受用的攝影課程,助你掌握更細緻的拍照美感。
單眼相機極光拍攝技巧
極光拍攝現場的光線非常微弱而且非常發散,光圈必須開到最大盡可能讓相機吃到最多的光。
以下這個表格是我用我自己拍極光的經驗整理出來的,但基本上還是比較粗略範圍的拍攝,如果你想要學習到更多的單眼攝影技巧的話,可以來看我的這門課程,我會手把手教你,極光不是說拍就能拍到的東西,當然要先學起來,下次遇到就可以馬上拍。
|
種類 |
光圈 |
快門 |
ISO |
白平衡 |
對焦方式 |
適用時機 |
|
極光弱(淡淡一片、幾乎不動) |
f/1.4–f/2.8 |
10–25秒 |
1600–3200 |
3500–45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 |
拍攝淡綠色雲狀極光;需長曝光累光,成功率中等 |
|
極光中等(看得出形狀、移動緩慢) |
f/1.4–f/2.8 |
5–10秒 |
1200–1600 |
3500–45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 |
可拍出明顯光帶與形狀;新手最容易成功 |
|
極光強(跳舞型態、快速流動) |
f/1.4–f/2.0 |
1–5秒 |
800–1600 |
3200–40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 |
能捕捉極光流動感;縮短快門避免糊光,成功率高 |
|
極光爆發(極亮、像瀑布般流動) |
f/1.4–f/1.8 |
1秒以下(0.5–1s) |
400–800 |
3200–38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 |
鮮豔、層次感強烈;需快速調整快門,效果最震撼 |
|
使用 f/4 以上的鏡頭(變焦鏡) |
f/4 |
8–20秒 |
3200–6400 |
3500–45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 |
仍可拍出極光,但畫質稍降;適合無大光圈鏡頭者 |
|
有明亮前景(帳篷、人物、地景) |
f/1.4–f/2.8 |
5–10秒 |
1600 |
3500–4500K |
手動對焦(無限遠)或雙重對焦 |
搭配補光可拍出人+極光;構圖更豐富 |
|
手機輔助三腳架拍攝 |
N/A |
N/A |
1600–3200(夜拍模式) |
自動 |
自動 |
成功率不高但有機會;需夜景模式+固定手機 |
如果你真的真的覺得,目前的極光不知道是否是哪一種狀況的話,我給你一個大概的方向懶人包,適合90%的極光拍攝技巧。
- 模式:M手動
- 光圈:f/1.8(越大越好)
- 快門:5秒
- ISO:1600
- 白平衡:3500K(冷色調讓極光更美)
- 對焦:手動對準無限遠
- 腳架:必備
- 檔案格式:RAW
小提醒:在零下環境拍攝極光時,手會容易失溫,記得戴手套,必要時要搭配腳架才能穩定的長時間拍攝。
藍諾單眼攝影課程推薦
這是由我本人親自策劃、專為單眼相機攝影愛好者設計的完整線上課程。對沒錯,這堂課你什麼都不用先學,你只要有一台相機可以跟著課程實做就好。這門課程不是外面那種韭菜課程,是真正學會如何從零起步、系統化掌握設備設定、曝光技巧、現場實拍流程以及後製操作,直接把極光的綠、藍、流動感完美記錄下來,還會帶你進入寒冷夜晚下實際拍攝的場景,學會如何用腳架、手動對焦、白平衡調整應對不同天候、光線的拍攝手法。(12步拍出故事感:藍諾導演攝影實戰課)
Don't miss a beat!
New moves, motivation, and classe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.
We hate SPAM. We will never sell your information, for any reason.